為更好的幫助成果落地產業化,我們在成都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的指導下,已儲備的資源有:
1、省內外高校和科研院所,如四川大學、電子科技大學、浙江大學、清華、北大、中科院等;
2、知識產權、成果轉化服務機構,包括項目申報、科技政策輔導等;
3、成都市21個工業園區上萬家企業;
努力實現“一個難題,全國招標”、“一個成果,全國配送”、“家家都有技術顧問”的目標。
量化評價指標主要有技術經濟指標的先進程度、技術重現性和成熟度、技術創新程度、技術難度和復雜程度、技術創新對推動科技進步和提高市場競爭能力的作用、經濟或社會效益、研發團隊的穩定性等。
1、開展科技成果評價,就科技項目的可行性、市場前景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進行專項論證;
2、為高校、科研院所及企業提供科技成果的轉移、轉化服務;
3、提供創業團隊、企業與天使投資人、創投基金、風險投資及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對接工作,為企業提供科技金融服務;
4、組織知名專家為企業提供技術難題攻關工作,促推校企產學研合作;
5、組織中小企業和院校師生走進大企業大集團和國際知名企業,進行交流學習。
服務中心基于“三庫一機制”(科技成果庫、企業需求庫、專家顧問庫、科技成果評價機制)業務架構,面向企業和創業者開展團隊創輔、項目路演、成果評價、專題項目合作沙龍、成果進企業等系列活動。
科技成果評價主要是用數據分析回答項目何用、誰用、哪用、咋用四個問題。
何用——有什么具體用途、用來干什么、解決什么問題、起何作用、改善什么;
誰用——目標市場定位,與目標用戶定位;誰會用、誰需要、誰能受益;
哪用——適用領域,產業鏈定位;哪個產業、行業、專業領域可以應用;
咋用——應用方式、適用方式、運作模式、商業模式,盈利模式設計;靠什么收回投資、主營業務渠道是什么、如何推廣。